骨病科普、骨科专家,一切尽在骨科大夫!
搜索

慢性踝关节不稳

Q 什么是慢性踝关节不稳?
A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由于踝关节急性扭伤后未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从而发展为踝关节慢性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若踝关节损伤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容易造成局部韧带组织不能完全愈合,会严重破坏踝关节的稳定性。踝关节不稳容易导致踝关节再次损伤,长期反复的踝关节损伤就会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

1514357004769112.png


Q 慢性踝关节不稳有哪些症状?
A

行走踝关节外侧有疼痛、肿胀、关节错动不安的恐惧症状,习惯性的“打软腿”或直接再扭伤,在不平的地面行走有困难,关节功能障碍等。


Q 慢性踝关节不稳怎样分类与分级?
A

通常将慢性踝关节不稳分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及机械性踝关节不稳两类,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慢性踝关节不稳主要是由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起的。临床上按解剖学可分为三级。

I级:仅距腓前韧带受损,由于外伤致距腓前韧带被拉长,可伴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但没有关节松弛的表现;

II级: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均受损,严重时距腓前韧带完全撕裂,同时伴有跟腓韧带部分撕裂,可有关节松弛的表现;

Ⅲ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受损,严重患者可出现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完全撕裂,同时合并距腓后韧带及关节囊的撕裂,有明显的关节松弛表现等。


Q 踝关节不稳有什么危害?
A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外伤史,如果早期得不到积极的诊治,患者常会在日后的生活、运动中再次损伤踝关节,继而出现踝关节韧带的过度松弛甚至撕裂,肌群协调性降低导致的肌腱损伤以及关节软骨的损伤等。发展到后期,踝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如内外侧副韧带不稳定、腓骨肌无力、游离体形成、骨赘撞击综合征、距下关节不稳定、关节面损伤、滑膜炎等 。因此,早期科学的治疗方法对于减少踝关节不稳、提高其生活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Q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A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通过对踝关节一定的保护措施,配合有效的功能强度锻炼,可减少踝关节扭伤的再次发生。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康复治疗,借助绷带、矫形器等其他支持器械,配合患者的本体感觉训练以及平衡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受损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对姿势的控制,从而减少再次损伤的发生。对于某些早期踝关节周围组织结构损伤严重及部分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必须及时行手术治疗。

1514357302409127.png


Q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物理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A

①消除肿胀、疼痛:应用康复的物理因子治疗减轻患者踝关节的肿胀与疼痛,常用的方法是:冷疗,冰袋置于踝关节处,持续15-30分钟一次,可以重复多次。激光治疗:低能量激光治疗,每日两次或一次,10次治疗为一个疗程。高频治疗也可用于消肿止痛。淋巴按摩或1-2级的关节松动术治疗踝关节肿痛。

1514357448733368.png

②肌肉力量训练:抗阻肌力训练,应用弹力带、沙袋、抗阻训练设备训练双下肢各个肌群肌肉力量。提踵训练/外翻抗阻训练重点训练小腿三头肌和腓骨长短肌肌肉力量。应用中频电刺激仪刺激腓骨长短肌以增加肌肉的敏感性。

③本体感觉功能康复:用表面不规则球或棒按摩足底增加足底皮肤的感觉。平衡垫站立训练增加足部本体感觉。此训练持续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上下台阶训练增加患者的本体感觉。

④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双足站立于硬质地面上,睁眼和闭眼训练。单腿站立,睁眼和闭眼训练。站在平衡垫上做同样的训练,持续3周。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站立于BAPS或半球形平衡训练仪上维持身体平衡训练,患者患足站立,健侧足做开链运动训练,持续训练3周。他动态平衡训练,通过外力破坏患者现有平衡患者重新恢复平衡状态训练,单腿站立或双腿站立抛球或接球。移动物体、拾物训练等,持续训练3周。

⑤踝关节控制训练:应用星偏移实验的方法训练踝关节控制能力。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


Q 慢性踝关节不稳手术指症有哪些?
A

主要的手术指症包括保守治疗3—6个月后仍持续存在踝关节疼痛及不稳、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的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此时保守治疗没有意义,必须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措施。


Q 慢性踝关节不稳有哪些手术方法?
A

根据手术原理大致可分为三种:解剖学修复手术、非解剖学重建手术、解剖学重建手术。

① 解剖学修复手术是一种对破损或断裂韧带进行直接修补或断端重叠缝合的手术方法。

② 非解剖学重建手术是指利用部分腓骨短肌腱穿过腓骨远端骨隧道,配合锚钉加强固定来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手术。

③ 解剖学重建手术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通过预先制作好的跟骨骨道,经跟腓韧带附着部穿出,然后经过腓骨骨道将肌腱固定于距骨上,从而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


Q 尽早进行功能训练的好处有哪些?
A

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能避免患肢肿胀,恢复肌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肌肉萎缩,为恢复关节的功能提供了保证。


Q 术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
A

(1)手术麻醉消退后,活动足趾:主动屈伸活动足趾,缓慢地活动趾间关节。间断冰敷,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1514358691248374.png

(2)术后第二天可以开始膝关节屈伸练习, 若功能状况良好,可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包括向上的直腿抬高,以及侧卧位向内、向外的直抬腿,避免肌肉过度萎缩无力。

1514358740809650.png

(3)术后居家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1) 患侧足趾伸屈活动,拐杖辅助下单腿行走训练。

(2)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增加踝关节活动度,增强踝关节韧带及周围肌肉的力量。

1514358876544717.png

(3)物理因子治疗,如果患者踝关节仍有肿胀、疼痛等炎性反应可以继续应用冰敷。

(4)肌肉力量训练:抗阻肌力训练,应用弹力带、沙袋、抗阻训练设备训练双下肢各个肌群肌肉力量。提踵训练/外翻抗阻训练重点训练小腿三头肌和腓骨长短肌肌肉力量。应用中频电刺激仪刺激腓骨长短肌以增加肌肉的敏感性。

1514359010802383.png

注意事项:这一期注意患者骨愈合情况,如骨骼完全愈合可以尽早去除支具进入下一阶段训练。 

(1) 纠正患者步态,观察患者行走情况,是否有内、外翻畸形,如果存在畸形用支具矫正,患者也可以穿摇椅底鞋具,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由于踝关节僵硬步态造成的相邻关节的不适。

(2)患肢肌力训练,患者由于固定、免负重等,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利用器械进行抗阻训练增加肌肉力量。

(3)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双足站立于硬质地面上,睁眼和闭眼训练。单腿站立,睁眼和闭眼训练。站在平衡垫上做同样的训练,持续3周。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站立于BAPS或半球形平衡训练仪上维持身体平衡训练,患者患足站立,健侧足做开链运动训练,持续训练3周。他动态平衡训练,通过外力破坏患者现有平衡患者重新恢复平衡状态训练,单腿站立或双腿站立抛球或接球。移动物体、拾物训练等,持续训练3周。

(4)不平路面行走训练和运动训练,由于踝关节融合,踝关节僵硬,患者在不平路面上行走时容易跌倒和损伤足部,对患者进行特殊路面训练,预防跌倒和损伤。对于患者喜爱的运动可以进行专项训练。


Q 慢性踝关节不稳术后如何定期复查?
A

通常在术后2周、6周、12周、24周时定期复查。

1514359238627274.png


Q 术后怎样穿裤子?
A

先穿患侧即手术那条腿,再穿健侧。


Q 术后多久可以驾车?
A

一般术后一年以上才可以,注意时间不能过久,注意休息。

1514359324208005.png